<tbody id="joufa"></tbody>
<th id="joufa"></th>

    1.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岳陽正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西藥藥品查詢
      請輸入您要查詢的西藥:
       
      中草藥查詢
      請輸入您要查詢的中草藥:
       
      草藥:小薊
      內容

      【中文名】:小薊(《本章經集注》)

      【類別】:全草類

      【異名】貓薊(陶弘景),青刺薊、千針草(《本草圖經》),刺薊菜(《救荒本草》),刺兒菜(《綱目抬遺》),青青菜、萋萋菜、槍刀菜(《醫學衷中參西錄》),野紅花(《分類草藥性》),刺角菜、木刺艾、刺桿菜、刺刺芽、刺殺草(《江蘇植藥志》),薺薺毛(《山東中藥》),小惡雞婆、刺蘿卜(《四川中藥志》),小薊姆、刺兒草、牛戳刺,刺尖頭草(《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小薊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態】小薊
      多年生草本,具長匍甸根。莖直立,高約50厘米,稍被蛛絲狀綿毛;~花期枯萎;莖生葉互生,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1~2.5厘米,兩面均被蛛絲狀綿毛,全緣或有波狀疏鋸齒,齒端鈍而有刺,邊緣具黃褐色伏生倒刺狀牙齒,先端尖或鈍,基部狹窄或鈍圓,無柄。雌雄異株,頭狀花序單生于莖頂或枝端;總苞鐘狀,苞片5裂,疏被綿毛,外列苞片極短,卵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頂端有刺,內列的呈披針狀線形,較長,先端稍寬大,干膜質;花冠紫紅色;雄花冠細管狀,長達2.5厘米,5裂,花冠管部較上部管檐長約2倍,雄蕊5,聚藥,雌蕊不育,花柱不伸出花冠外;雌花花冠細管狀,長達2.8厘米,花冠管部較上部管檐長約4倍,子房下位,花柱細長,伸出花冠管之外。瘦果長橢圓形,無毛,冠毛羽毛狀,淡褐色,在果熱時稍較花冠長或與之等長;ㄆ5~7月。果期8~9月。

      【采集】夏、秋兩季采收,曬干。

      【藥材】①干燥全草的莖圓柱狀,常折斷,直徑2~3毫米,微帶紫棕色,表面有柔毛及縱棱;質硬,斷面纖維狀,中空。葉片多破碎不全,皺縮而卷曲,暗黃綠色,兩面均有白色絲狀毛,全緣或微波狀,有金黃色的針刺。頭狀花序頂生,總苞鐘狀,苞片黃綠色,5~6列,線形至披針形,花冠有時已不存,冠毛羽毛狀。氣弱,味甘。

      ②干燥根呈長圓柱狀,下部漸細:頂端直徑3~7毫米,表面土棕色,有縱棱,著生多數細長須根。質硬,斷面纖維性。
      全國各地均產。一般用全草,青海地區則用根及莖?贾T古代本草書籍多用根。

      此外,同屬植物刻葉刺兒菜的全草在東北及河北亦同等使用。性狀與小薊相似,但莖略粗,直徑3~5毫米,葉邊緣有明顯塊刻。頭狀花序的總苞棕黃色,苞片6~8列,三角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氣弱,味淡。

      【炮制】小薊:揀凈雜質,去根,水洗潤透,切段,曬干。小薊炭:取凈小薊,置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但須存性,過鐵絲篩,噴灑清水,取出,曬干。

      【性味】甘,涼。

      ①《日華子本草》:"涼,無毒。"

      ②《本草匯言》:"味甘微苦,氣寒,無毒。"

      【歸經】入肝、脾經。

      ①《本草通玄》:"入脾、肝二經。"

      ②《本草新編》:"入肺、脾二經。"

      【功用主治】涼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傳染性肝炎,創傷出血,疔瘡,癰毒。

      ①《食療本草》:"取菜煮食之,除風熱。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傷過,搗汁半升服之。金瘡血不止,?葉封之。夏月熱,煩悶不止,搗葉取汁半升服之。"

      ②《本草拾遺》:"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痢"一作"崩"),金瘡出血,嘔吐等,絞取汁溫服;作煎和糖,合金瘡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

      ③《日華子本草》:"根,治熱毒風并胸脯煩悶,開胃下食,退熱,補虛損。苗,去煩熱,生研汁服。"

      ④《本草圖經》:"生搗根絞汁服,以止吐血,衄血、下血。"

      ⑤《綱目拾遺》:"清火疏風豁痰,解一切疔瘡癰疽腫毒。"

      ⑥《分類草藥性》:"治血淋脹痛,跌打損傷,紅崩,白帶。"

      ⑦《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止血,降壓,散瘀消腫。治各種出血癥,高血壓,黃疸,肝炎,腎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宜忌】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

      ①《品匯精要》:"忌犯鐵器。"

      ②《本草經疏》:"不利于胃弱泄瀉及血虛極、脾胃弱不思飲食之證。"

      ③《本草匯言》:"不利于氣虛。"

      【選方】①治心熱吐血口干:生藕汁,生牛蒡汁、生地黃汁、小薊根汁各二合,白蜜一匙。上藥相和,攪令勻,不計時候,細細呷之。(《圣惠方》)

      ②治舌上出血,兼治大衄:刺薊一握,研,絞職汁,以酒半盞調服。如無生汁,只搗干者為末,冷水調下三錢匕。(《圣濟總錄》清心散)

      ③治嘔血、咯血:大薊、小薊、荷葉、扁柏葉、茅根、茜草、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汁或蘿卜汁磨京墨半碗調服五錢,食后下。(《十藥神書》十灰散)

      ④治下焦結熱血淋:生地黃(洗)四兩,小薊根、滑石、通草、蒲黃(炒)、淡竹葉、藕節、當歸(去蘆,酒浸)、山梔子仁、甘草(炙)各半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濟生方》)

      ⑤治崩中下血:小薊莖、葉(洗,切)研汁一盞,入生地黃汁一盞,白術半兩,煎減半,溫服。(《千金方》)

      ⑥治妊娠胎墮后出血不止:小薊根葉(銼碎)、益母草(去根,切碎)各五兩。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爛熟去滓至一大碗,將藥于銅器中煎至一盞,分作二服,日內服盡。(《圣濟總錄》小薊飲)

      ⑦治婦人陰庠:小薊煎湯,日洗三次。(《廣濟方》)

      【臨床應用】①治療瘡瘍
      采新鮮小薊葉先后經0.1%過錳酸鉀溶液及0.5%食鹽水沖洗數次后,壓榨取汁,靜置1小時,傾去上層清液,取深綠色沉淀液體20毫升和白凡士林80克調成藥膏。治療瘡瘍、外傷化膿及職業性鹽鹵外傷化膿共200例,一般換藥4~7次即可痊愈,未發現不良副作用。

      ②治療產后子宮收縮不全及血崩
      取小薊浸膏(1:10)每次1~3毫升,日服3次。觀察45例,證明確有收縮子宮、制止出血的作用。一般在服藥后2~3天產后子宮平均收縮2~5厘米。如大量出血時?擅看畏4~8毫升,每日3~4次,血止后改用一般劑量,或以鮮全草2兩,水煎2次分服。治崩漏30例,大部分2天后血止或顯著減少。

      ③治療麻風性鼻衄
      取全草洗凈、搗碎,用紗布濾出液體,放鍋內煎熬蒸發其水分,待冷卻后加入適量防腐劑,裝玻璃瓶內備用。用時以棉球蘸液汁塞在鼻中隔的糜爛面或潰瘍面的出血點上,每天更換3~4次。治療34例,痊愈24例(70.6%)。一般衄止在4~14天,鼻中隔潰瘍面愈合在21~33天內,且無任何不良反應。

      ④治療傳染性肝炎
      取小薊干根1兩或鮮根2兩,水煎0.5~1小時,過濾加糖,睡前頓服。小兒1~3歲、4~7歲及8~12歲分別服成人的1/4、1/3及1/2量,乳兒不用。以20~30天為一療程,部分病程較短的病例以7~10天為一療程。治療221例無黃疸型和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而無嚴重肝功能不良及惡性肝炎之征象者,有效率:急性為77.9%,遷延性為42.8~69%,慢性為2%。治療后頭暈、倦怠、失眠、腹脹等癥都有好轉。肝區疼痛多數減輕,肝腫有明顯縮小,肝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轉趨勢,尤其是黃疸指數、膽紅質、轉氨酶的改善較為明顯;但對重癥黃疸病例,似有相反結果。故對惡性肝炎(包括肝昏迷),明顯肝功能不良者,肝炎患者合并胃腸道出血、活動性肺結核、急性胃炎、惡性高血壓、心力衰竭及妊娠后期的婦女應禁忌。藥物反應:在用藥2~20天期間,可有身熱、頭昏、倦怠、嘔吐、腹痛或失眠、尿頻、尿多、蕁麻疹等,一般均在1~2周內消失,嚴重者停藥后可愈。



           
      CopyRight 2019-2020 岳陽正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電話:0730-8377609,0730-8377600 傳真:0730-8377609 郵箱:457018560@qq.com
      地址:岳陽市岳陽樓區東茅嶺路46號老衛生局六樓 郵政編碼:414000
      社會信用代碼:91430602740605830J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湘)-經營性-2019-0033  
      經營性網站備案:湘ICP備19020522號
      久久 精品无 欧美专区一区,久久婷婷太香蕉大香萑,亚洲成aV无码人在线观看,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